據悉,德國BIAS-Bremer Institut für angewandte Strahltechnik GmbH的科研人員報道了使用藍光和紅外光線波長對純镍進行激光深熔焊接的工藝比較研究。相關研究以“Process comparison of laser deep penetration welding in pure nickel using blue and infrared wavelengths”為題發表在《Welding in the World》上。

與紅外激光輻射相比,波長在可見藍色光譜範圍內的菲涅爾吸收率顯著提高,因此適用於銅和镍等材料的熱傳導模式焊接。最近,波長為445 nm的藍色激光源已經出現,其功率和光束參數足以超過激光深熔焊接的強度阈值。與熱傳導模式焊接相比,在激光束深熔焊接中,由於鎖孔內的多次反射,總吸收量顯著增加。然而,由於鎖孔內每次反射的吸收能量與波長有關,因此可以假設激光波長的選擇會導致鎖孔內局部能量分布的變化,從而改變鎖孔的動態。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科研人員使用紅外激光源和光束特性相當的藍色激光源對2.4068 純镍進行了激光束深熔焊接實驗。實驗通過多傳感器裝置和金相分析進行監測和比較。使用藍色激光束可降低溅射量、增加孔隙率並顯著改變聲發射,從而證明了對純镍的假設。




圖 4:左:用於飛溅檢測的高速視頻原始帧;中心:確定的興趣區域;右:檢測到的飛溅
圖 5:左:用於測量鎖孔面積的高速視頻原始帧;左二:檢測到的鎖孔面積;右二:測量到的鎖孔面積;右:鎖孔面積半徑偏差的定義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激光光源和固體激光光源及其不同波長的比較對鎖孔動力學有明顯的影響,但這不能完全歸因於等離子體吸收導致菲涅爾吸收系數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澄清相關影響,本研究旨在通過使用不同波長的激光,將等離子體吸收和菲涅爾吸收系數變化對鎖孔動力學的影響分離開來。科研人員研究的假設是,在镍的激光束深熔焊接中,激光波長從1030 nm變為445nm,菲涅爾吸收系數隨之增加,這將導致鎖孔內部的局部能量分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鎖孔的動態,包括鎖孔開口的波動、飛溅的形成、聲發射以及由此产生的孔隙率。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使用上述兩種波長的激光在镍板上進行了實驗監測和比較。在這項研究中,镍比銅更合適,因為菲涅爾吸收系數從紅外波長到藍光波長也會顯著增加,但與只能看到不穩定過程的銅激光束焊接相比,科研人員開發了一種恒定的深熔焊接過程。這使得焊接過程更具可比性。

圖 6:隨激光功率和波長變化的平均焊縫深度(上圖)和平均焊縫寬度(中圖);特征金相横截面(下圖)

圖 7:蝕刻金相縱切面,焊接深度明顯增加

研究使用波長為1030nm的紅外激光光束源和波長為445 nm的藍色激光光束源對2.4068 純镍進行了激光束深熔焊接試驗,這兩種激光光束的光束特性相當。在每種情況下,都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激光功率,與使用各自其他波長焊接的樣品相比,焊接深度相同,以研究這樣一種假設:激光波長的改變會改變鎖孔內部的局部能量分布以及鎖孔動態,包括鎖孔開口的波動、飛溅的形成、聲發射以及由此产生的孔隙率。通過金相分析和多傳感器設置(包括飛溅跟蹤、鎖孔面積跟蹤和機載聲發射測量)對實驗進行了監測和比較,結果證實了這一假設。
1.將激光波長從1030 nm 改為 445 nm 會改變純镍的激光束深熔焊接鎖孔動態。
2.在焊接純镍時,當激光束波長從紅外波長變為藍色波長時,菲涅爾吸收系數對焊接熔深的影響隨着縱横比的增大而減小。
3.與藍色激光束波長相比,使用菲涅爾吸收系數較低的紅外線激光束波長可降低镍焊縫的孔隙率。
4.對於镍的激光束深熔焊接,與使用紅外激光束波長的焊接工藝相比,使用菲涅爾吸收系數更高的藍色波長可減少飛溅量並提高工藝穩定性。
5.通過機載聲波分析,可以檢測到使用藍色波長和使用紅外線波長焊接镍時的明顯差異。